比亞迪汽車終于也繃不住了。
有消息稱,在市場終端比亞迪王朝系列部分車型已經(jīng)有了價格優(yōu)惠,大概在6000-8000元左右,也有一些車型降價幅度達到了2萬。不過,比亞迪官方還沒有正式消息。
降價的消息雖然還只是零星的風言風語,不過,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,降價恐怕是2023年的主流聲音。自然,從消費者角度來說,意味著用更少的錢買到喜歡的新能源汽車。不過對于車企特別是國產(chǎn)新能源車企來講,往后的日子會很難過。
在過去的一年,我們的新能源汽車賣得實在是太好了,特別是國產(chǎn)新能源汽車。幾乎每推出一款車型,都能躺著賺錢。也正是這種忘乎所以的高傲,國產(chǎn)新能源汽車被貼上了“漲價”的標簽。我們翻翻新聞就能看到,幾乎每一個國產(chǎn)新能源汽車都對售價進行了上調(diào),有的還不止一次。

誠然,如果是因為芯片短缺、電池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帶來的價格上漲,作為普通消費者的我們還能接受的話。赤裸裸的割韭菜式的愛買不買,就顯得那么不講武德了。特別是2022年賣了186.85萬輛新能源汽車的比亞迪。
摩拳擦掌準備在2023年再次大干的比亞迪們,在新年的第一個月就被特斯拉打了一記悶棍,看來是來新年都過不好了。
1月份,特斯拉宣布降價。其中,Model 3直降2.0-3.6萬元,Model Y直降2.9-4.8萬元。資本都是逐利的。那么問題來了,同樣是新能源汽車,為什么特斯拉就能降價,而我們的國產(chǎn)新能源車背道而馳,還想著繼續(xù)漲價。
相信看到特斯拉的降價通知,比亞迪的心里是拔涼拔涼的。畢竟12月31日發(fā)布的漲價2000-6000元的通知,還有著一絲絲的溫度。
特斯拉給大家做了一個表率,回報自然也是豐厚的。2023年1月特斯拉中國批發(fā)銷量為66051輛,環(huán)比增長118.4%,同比增長10.3%。此外,訂單增速是生產(chǎn)速度的兩倍。

與此同時,在新能源國補取消的加持下,國產(chǎn)新能源汽車銷量集體暴跌。帶頭大哥比亞迪銷量從12月份的23萬輛,跌到了15.1萬輛,環(huán)比跌了36%;零跑只賣了1137輛,環(huán)比下降87%;小鵬5218輛,環(huán)比下跌54%。
完全是冰火兩重天。套用一句話:還有王法嗎?還有法律嗎?
我們的國產(chǎn)新能源車企,沒有隨著市場行情的變化及時跟進,反而還在想發(fā)設(shè)法漲價。一顆紅心被踐踏,這才是真正的割韭菜。說實話,消費者還是要感謝特斯拉。特斯拉就是一面照妖鏡,誰是神仙、誰是妖怪,一目了然
特斯拉舉起降價的屠刀,大家都在等待誰會是倒下的那一個,恐怕還不止一個。
2023年必然是新能源汽車洗牌的開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