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父輩們的認知里,只要努力生活,日子就會慢慢變好。有一份工作,有幾個好友,有和美的小家,就已經是不錯的人生。但對于這一代生長在信息大爆炸年代的年輕人來說,打開抖音,帥哥美女如云,妝容精致,生活優(yōu)越;打開微博,世界上好像就只有985、211、常春藤這些名校;打開知乎,全都是各領域的精英,一張口就是“人在某國,剛下飛機”,充滿精致的味道。
然而,對于大多數普通人而言,人生,就是妥協與堅持的博弈。我們的工作現狀是:一邊反對996,一邊向現實妥協。一邊透支身體,一邊朋克養(yǎng)生:比如張先生啤酒里面泡枸杞無畏傷肝,比如李家的小姐姐蕙質蘭心,在破洞牛仔褲下貼暖寶寶再也不怕風雪的侵襲,又或是Alice敷著前男友面膜,無奈對著ppt熬夜加大班。在堅持中,大家愈發(fā)覺得努力奮斗了那么久,也做不了光芒萬丈的天選之子。于是,我們開始說服自己,去過一個妥協的人生,接受那些“差不多”。
年輕人在人生、事業(yè)這些大命題上,尚且需要做出取舍,在消費觀上,更是充滿著妥協。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,“年輕人買第一輛車,應不應該放棄燃油經濟性而去選擇動力強的車?”,這道題吸引了幾百條回答,近十萬次瀏覽,看得出,這是年輕人買車時經常遇到的二難推理。

答主們的意見也并不統一,有人認為,油價猛如虎,普通老百姓家里可沒礦,對燃油經濟性要求高點沒毛病。當然,追求駕駛感的朋友們并不認可。他們覺得,再不任性就沒機會了!沒有動力一切免談。還有人搬出英國著名車評人Jeremy Clarkson的話,說“如果一輛車不能讓你在每次我握著方向盤的時候感到興奮,那么它只能算是個交通工具,同樣是交通工具,我不如選擇公交車”。
不同的意見反映出了答者們的不同性格,不過,大家默認了做選擇必然意味著取舍,只是那些慣有思維沒有提醒他們“魚和熊掌不可兼得”這是個偽命題。其實,近年來有車企推出過一些良心車型,試圖尋找到一個平衡點,滿足年輕人的雙重需求,北京現代第七代伊蘭特就是個很鮮明的例子。

馬力至上的關鍵所在?那必須是動力
在這個馬力至上的時代,誰不想要點“推背感”,誰又不想在闖蕩江湖的時候動力滿格?尤其是對未曾向生活妥協過的年輕人而言,動力的重要性可想而知。很多懂車的朋友可能聽說過,伊蘭特曾經也是馳騁于賽道上的英雄,它骨子里本就流淌著運動的DNA,如今的第七代伊蘭特,我們又再度看到了它熱愛運動的模樣。

它在同級中是運動化的代表,動力方面,第七代伊蘭特搭載搭載Hyundai SmartStream新一代動力系統,提供1.5L和240T GDi兩種動力總成。前者最大功率84.5kW,最大扭矩143.9N•m;后者最大功率103kW,最大扭矩211N•m。
事實上,現代汽車在發(fā)動機技術領域絲毫不遜任何車企,甚至已經先后有十余款動力入選過“沃德十佳”,第七代伊蘭特搭載的240T GDi發(fā)動機也是“沃德十佳”之一。如果你玩心大起,握著第七代伊蘭特的方向盤踩一腳“地板油”,相信你就能夠理解什么叫“優(yōu)秀本秀”了,迅捷的傳動效率,積極的動力反饋,無論起步還是超車都沒有絲毫遲滯,有底氣讓年輕人直呼過癮。在真正體驗第七代伊蘭特之前,你或許很難想象,在這個價位的A級車里,可以暢快淋漓的感受到痛快兩字。

油價猛如虎,第七代伊蘭特可不怕
從各自的性能數據也不難看出,第七代伊蘭特所搭載的1.5L發(fā)動機更為注重燃油經濟性,所匹配的CVT變速箱更傾向于舒適駕乘,而1.4T發(fā)動機更傾向于運動,強大的動力性能與爆發(fā)力,讓用戶更能感受到駕駛的樂趣。
值得一提的是,兩款發(fā)動機雖然傾向性不同,但同時均具備相當不錯的燃油經濟性,其中,1.5L發(fā)動機擁有超高的能源效率,再配合第三代i-GMP平臺下的車身輕量化,使其百公里油耗低至4.9升,而1.4T發(fā)動機油耗也僅為5.2L,在同級別產品中絕對稱得上是佼佼者,即使對標混動車型也毫不怯場。

自2003年伊蘭特在國內正式推出,18年時間過去了。歷經六代更迭,當第七代伊蘭特站在我們面前時,它的目標群體沒有變,但征服目標群體的方式,變了。它像前幾代一樣,外觀上鋒芒畢露,品質上精益求精的同時我們也驚喜,它給了年輕人難得的“不妥協”的權力,找到了動力與燃油性最完美的平衡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