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黃先生的奧迪車被砸了,天窗上一個大洞,維修花去了6600元。這是他入住園區(qū)青年公社以來,愛車第三次“受傷”。前兩次,車頂被丟滿垃圾,這一次,他認為也是高空拋物。“和管家反映了很多次,也報了警,但似乎沒什么用。高空拋物都快成為風氣了。”感到困惑的,可不只是黃先生。
奧迪車被砸了
黃先生在青年公社住了大半年,多次目睹高空拋物,他自己就是受害者。他停放在樓下的奧迪車,就被垃圾砸中了兩次。都是一整袋垃“圾丟下來,砸到車頂上袋子破開,車上全是衛(wèi)生紙、果皮、牛奶盒等垃圾。”先后兩次“中招”,黃先生很生氣。他找管家反映情況,希望能管管這種不文明行為,但“沒什么效果,還是有人在拋”。
12月14日上午,黃先生回住處,把車停在8號樓樓下的車位上。當晚8點他去開車,發(fā)現(xiàn)天窗上多了兩個很明顯的凹坑,玻璃也碎了;一碰玻璃就往下掉,變成了一個大洞。這是怎么回事?黃先生去物業(yè)調(diào)取了監(jiān)控,確認他開車進青年公社時,車頂是完好的;而他的車有智能防盜系統(tǒng),車身受到碰撞會啟動車載監(jiān)控。當天下午1點55分,系統(tǒng)有啟動的記錄。應(yīng)該就是那時候被“砸的,砸到車的東西可能在我開車時掉了。”黃先生斷定,車又一次遭遇到了高空拋物。
管好“高拋”難嗎?
黃先生把車開去修了,維修費6600元,他選擇了走保險。“明年的保費,肯定要漲了。”這筆損失找誰承擔?黃先生缺乏直接證據(jù),不知道誰是肇事者,也不知道該追究誰的責任。
“前兩天我和妻子從樓下經(jīng)過,上面丟下來一塊板,差一點砸到我們。高空拋物傷人這種事,看上去都像是偶然的,但拋的多了,就會變成必然。”這次車被砸,更堅定了黃先生與高空拋物“較較真”的決心。他找到管家,聯(lián)系媒體,希望把青年公社的這個陋習擺出來,讓大家討論討論,引起足夠的重視。
“我們做了很多工作,在每層樓都貼了提醒,宣導(dǎo)工作也一直在做;還聯(lián)系了入住者所在企業(yè),讓他們提醒員工入住時注意行為規(guī)范;巡查人員發(fā)現(xiàn)后,也會及時制止和提醒。但這個問題還是難以完全杜絕。”青年公社管家黃女士認為,杜絕高空拋物,需要一個過程。她說,入住青年公社的大多為附近企業(yè)的員工,來自全國各地,個人素養(yǎng)有高有低,有的人“可能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是錯誤的,也不認為是個問題”。之前,他們在辦公室透過窗,就能看到對面有人往樓下扔垃圾,如今看不到了,黃女士相信情況在變好。接下來,他們還會向上級反映,并加大與企業(yè)的溝通,爭取從多方面入手,繼續(xù)強化對高空拋物的整治。
記者手記:
難的或許就是較真
高空拋物,懸在城市上“空的痛”,到底要痛多久?這個問題,我們問了一遍又一遍,沒人能給答案。蘇州的高樓,在增加,這個“痛”,也懸了很多年。我們?nèi)ミ^一個又一個小區(qū),見過保潔員被砸破頭,不得不戴著安全帽上崗;見過車棚被砸,去停車的人,總要先抬頭望一望;見過晾曬在陽臺的被子,被樓上扔下的煙頭引燃;也見過車好好的停在樓下,被砸出大洞……
正因一次次造成傷害,說起高空拋物,人人深惡痛絕,然而,它卻難以杜絕。都“提醒過了,沒用”“勸不住,還是要扔”“沒有執(zhí)法權(quán),門都進不了”……難,是我們聽到的最多的回應(yīng)。然而,我們看到,有人裝了監(jiān)控抓拍高空拋物,雖有爭議,但高空拋物真的減少了;我們還看到,法律法規(guī)對高空拋物的懲處力度在加大,有人因此被判刑;我們更看到,愿意與高空拋物“較真”的人越來越多了。
或許,要破除這“痛”點,還得從“較真”入手。